中小学教学 | 试题课件 | 作文网 | 在线阅读 | 名言好句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小升初 初中学习 高中学习 教学计划 班主任 教学反思 作文大全 幼儿教育 试题下载 免费课件 全册教案 说课稿
语文 数学 英语 思想品德 音乐 美术 体育 科学 中考 高考 家长 班会 语句 评语 板报 名著 文言文 诗词 字典 成语 早教 教育 幼教 资格 范文

热门搜索: 教师考试 教案 教学总结 高考语文 高考数学 歇后语

当前位置:教学无忧网教学文章教育范文课改探究品出文言文真滋味——《桃花源记》教学新探

品出文言文真滋味——《桃花源记》教学新探

12-08 19:57:45 | www.jiaoxue51.com | 课改探究 | 人气:320

品出文言文真滋味——《桃花源记》教学新探是关于 课改探究,方面的资料,本站还有更多关于新课改论文大全方面的资料,http://www.jiaoxue51.com。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自我发展的主宰,教育教学的本质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自我发展。而传统的教育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宰着一切,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状况,在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更加明显。课堂上,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解、翻译,学生一字不漏地记下。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学生缺少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本应是学习主体的学生,成了知识的“接受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遭到了极大的遏制。
  传统文言教学模式,老师串讲,以文章翻译为目标。在教改进行中,教师们开始注意文本内涵,通常第一课时为疏通文本,第二课时探究文意。这种教学模式有一个较大的弊端,割裂文本讲词义既不利于文词的正确理解,也使学生陷于枯燥的词语讲解,失去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丝毫体会不到古文的美感,品不出古文的真滋味。
  笔者在《桃花源记》教学中,把词语的理解及文本的翻译放在预习及复习检测中,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把现代文教学中的“以主干性问题串联全文”的教学设计运用于文言文,把文言词语的理解贯穿于文本的理解中,既使文言词语的理解不脱离文本,也使学生在语境中兴趣盎然的投入学习之中,象欣赏现代文一样品味古文,品出其中真滋味。
  师:同学们,课文预习过了吗?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
  (生叙述故事 略)
  师:有一个成语就来源于这个故事,同学们知道吗?是什么?
  生:“世外桃源”。
  师:“世外桃源”,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
  生齐:不受干扰的美好境地或与世隔绝的美好境地。
  师:对,同学们做过了预习,你们认为桃花源“美好”在哪?
  生:我认为那里环境的优美,文中写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师:“交通”是运输吗?
  生:不是,这是古今异义。古义是交错相通的意思。今义是交通运输及邮电事业的总称。
  师:同学们在预习中是否注意到其它古今异义词语呢?
  生:除课后第四大题以外,我还整理了“绝境”、“如此”、“鲜美”。
  师:真不错,同学们对这几个词的古今义有疑问吗?没有的话我们继续。
  生:认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那种快乐最美。 老人们颐养天年,孩子们快乐地玩耍,不用做作业!
  师:他们的快乐是不用做作业吗?那是你们的快乐吧!(生笑)
  生:不用躲避战乱,不用怕随时有生命危险。
  生:“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他们都是那么热情。
  师:“要”吗?
  生:应该读“邀”。这是通假字,应读本字的读音。
  生 :我补充“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人皆复延至其家”也能看出他们的热情。
  师:在这句中,你认为最能看出他们热情的词语是哪些?为什么?
  生:“咸”、“皆”、“延”。“咸”、“皆”是“都”的意思,“延”是“请、邀请”的意思。
  师:这课还有“都”意的其它词语吗?
  生:还有“悉如外人”中的“悉”。
  生:还有“具答之”的“具”。
  师:阅读这些语句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生 :我似乎看见一望无际的田野,碧绿的秧苗,随风舞蹈,在稻田间有一座座整齐的房屋,没有高墙,大家就像一家人。
  生 :桃花开得很盛,翩翩随风落。
  生 :不对,你后一个句子说的是樱花。
  生 :池塘清澈,碧绿,有时从水面上跳起一条鲤鱼。一条条小路交错相通伸向远方。
  生 :田里有耕种的人,还不时与路过的人打着招呼,有的唱着山歌。
  生 :人们的脸上绽放着笑容。
  师:老师在同学们的描绘中都陶醉了,前面同学们描绘的大都是自然环境,还有其他的吗?
  生:老人们坐在一起聊天,有的孩子缠着老人们讲故事。
  生:老师,我有补充,他们可能坐在大树下,有的喝着茶,有的聊着天,有的下着棋,一边还抽着烟。
  生:孩子们跑跳着,有些捉蜻蜓,捉小虫;有的去钓鱼。
  师:多么和乐安康的画面。哪位同学继续?
  生:他们一定是互相帮助的,有钱的人会帮没钱的人。
  生:我不同意,他们应该是一起劳动的,没有穷富之分的。
  师:为什么?
  生:他们是为躲避战乱来到这里的。战争的产生就是因为有贫富,如果在这里还有贫富之分,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有长期太平的生活。
  师:太精彩了。
  生:我看见有一个人在捕鱼,看见邻居走来,就对他说:我打了几条鱼,你拿一条去吧。把鱼一甩,鱼还在地上蹦跳。总之人与人之间是很和睦的。
  生:我从他们对渔人的招待想象出下面的图画,他们抓鸡的抓鸡,

  www.jiaoxue51.com 杀猪的杀猪,做出丰盛的饭菜,拿出好酒,让他吃吃吃。
  生:邻居们也都拿来好吃的,好酒来到这户人家,大家围在一起,并邀请渔人到自己家去。
  师:同学们都非常有想象力,我们是不是可以概括一下,桃花源美在哪?
  生:环境美,人快乐,情真挚。
  生:我的概括是景美、人乐、情诚。
  师:这么美的社会,在当时存在吗?
  生:不存在,文章中说“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不复得路”既然“处处志之”怎么会找不到呢?
  师:“向”怎么理解?
  生:“先前”的意思。
  生:我也认为不存在,第一段有:“缘溪行”就是“顺着溪流走”就能遇见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既然这样,理应找到,找不到就有可能是虚构的。
  生:“渔人不顾村人嘱咐,告诉太守”,我认为也是因为外面的世界与桃花源有很大的不同。
  师:文中虽未明确说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但文中却隐晦地告诉了我们,同学们发现了吗?
  生:我认为前面那位同学说的,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状况,桃花源里是和乐的,外面应该是战乱不止的。
  生:他们“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又“皆叹惋”,叹惋是感叹惋惜的意思,桃花源人先祖为避秦时乱,来到桃花源,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现在听了渔人的话叹惋,可看出外面和他们先祖时社会一样,都是动荡战乱的。
  生:我觉得山上的洞口,村人不知道,可能是先祖怕他们出去受苦,没告诉他们,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知道但怕外面的动荡而不出去。

[1] [2]  下一页


希望品出文言文真滋味——《桃花源记》教学新探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哦,记得收藏本站。

与品出文言文真滋味——《桃花源记》教学新探相关的推荐

Tags:课改探究   桃花源记 文言文 教学 ,新课改论文大全
联系方式 | 收藏本站| 教学文章 | 试题课件下载 | 范文中心 | 作文网 | 在线阅读 | 名言语录 | 网站地图 | 热门专题
Copyright (C) jiaoxue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学美术课件,ppt课件免费下载,主题班会课件,说课课件,课件素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