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 | 试题课件 | 作文网 | 在线阅读 | 名言好句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小升初 初中学习 高中学习 教学计划 班主任 教学反思 作文大全 幼儿教育 试题下载 免费课件 全册教案 说课稿
语文 数学 英语 思想品德 音乐 美术 体育 科学 中考 高考 家长 班会 语句 评语 板报 名著 文言文 诗词 字典 成语 早教 教育 幼教 资格 范文

热门搜索: 教师考试 教案 教学总结 高考语文 高考数学 歇后语

当前位置:教学无忧网教学文章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片段赏析让学生的语言丰润起来

让学生的语言丰润起来

12-08 20:27:35 | www.jiaoxue51.com | 小学语文片段赏析 | 人气:598

让学生的语言丰润起来是关于 小学语文片段赏析,方面的资料,本站还有更多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方面的资料,http://www.jiaoxue51.com。

  语文课程的首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最近,笔者在某校六年级组织了一次调研,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名为《我好想……》的习作,结果令人担忧:三分之一的学生习作缺乏主题,东拉西扯;三分之一的学生词达意,语句不通顺;不少学生缺乏想象力。
  此后的三个多月,我们继续深入课堂,认真听了常态课、示范课和省市级评优课。我们发现,上述问题与语文课堂上字、词、句、段的训练方法欠妥有一定关系。
  
  词语训练:“捉点”,还是“布云”?
  
  一位教师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果》时有这样一个词语训练环节:
  师:小松鼠看到了绿油油的花生叶。说一说,还有什么是绿油油的呢?
  生1:小草。
  生2:麦苗。
  生3:树叶。
  师:同学们真聪明!
  类似的教学片段,课堂上屡见不鲜。执教者试图以“绿油油”为生发点,激活学生的“内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扩大词汇量。细细回味,我觉得语文课不应该像“走梅花桩”一样找寻“落脚点”,也不应该是自然生物课。语文课应是“布云”,而目应该“布”具有浓浓语文味的语言训练的“云”。
  第二次上课时,经过商讨,作了这样调整:
  师:小松鼠看到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花生叶。说一说你们平时看到过哪些“绿油油”的美景?
  生1:杨树那绿油油的叶子在微风中一摆一摆的,好像在逗我们玩哩。
  生2:小山羊见到绿油油的青草,高兴得“咩咩”直叫。
  生3:来到田野,我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麦苗。
  这样的引导,开启了学生尘封的记忆,唤醒了孩子们敏锐的感知。“绿油油”的“小草”、“麦苗”和“树叶”不再是孤立静止的形象,孩子们睁开慧眼,不仅看到了“绿油油”的颜色,还看到了“树叶”的风姿、“青草”的魅力、“麦苗”的广阔……透过“绿油油”,呈现出的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孩子们优美规范的语言中充满了灵气,充满了情趣,透露出对生命的热爱。这样,学生的言语表达与性情陶冶水乳交融。
  
  句子表达:“浮水”,还是“潜游”?
  
  再看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早》一课的句子练习片段:
  师:同学们,作者借花喻人,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实际上也是赞美鲁迅先生品质。能用“冰清玉洁”说句话吗?
  生1: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冰清玉洁的品质。
  生2:周总理的一生冰清玉洁。
  生3:孔繁森品格高尚冰清玉洁,是一位好干部。
  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更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内容。上述句子的表述有错吗?没有。但是,如果我们从学习语文的角度来审视,就会觉得似乎缺乏思维的深度与广度。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就会干瘪、生硬、缺乏灵气,而且容易助长学生的情性。所以,当课堂上学生出口便能成“句”之时,我们要想一想,他们造的是“真”句子吗?当学生造出“浮在水面上的句子”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再往深得“潜游”,让句子的内涵再丰富些。比如,当上述生1造句时,可这样引导:“你们了解鲁迅先生吗?哪些故事体现了他的‘冰清玉洁’?”学生便会说:“鲁迅先生无偿救助车夫,免费赠书给进步青年,一生想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真是冰清玉洁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光明磊落、冰清玉洁,我真为有这样的导师感到骄傲!”
  
  片段描写:“转圈圈”,还是“跳出来”?
  
  教学《秋天的怀念》片段:
  师:我们既要读懂母亲的心,也要读懂儿子的情。此时此刻,儿子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1:悔恨。
  生2:感激。
  生3:怀念。
  师:好,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二点,把儿子最想对母亲说的话写出来吧!(播放毛阿敏演唱的《烛光的妈妈》。)
  整节课,一会儿《二泉映月》伴奏,一会儿观看MTV,师生都沉浸在凄苦的母爱和儿子无限悔恨的思念之中,内心是沉甸甸的,并与课文结尾的“真情表白”,保持了情感的连续性,整堂课浑然一体,给人以完美之感。
  欣赏了这个教学片段,我一直在揣摩叶圣陶先生“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句经典名言,学习这类人文情感比较丰富的课文,我们究竟需要怎样去把握?是在文中“转圈圈”,还是应该“跳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我认为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至少还有两个重要的学习目标:(1)感受母爱,升华博爱。(2)品味细节,学习写人的方法。如果把这两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锤炼语言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思想,必定能取得最佳效果。依据这样的设想,我认为可以这样调整:
  师:同学们,作者史铁生还想告诉我们:其实,我们每天都沐浴着爱,享受着爱,但我们往往浑然不觉,还常常抱怨被爱得不够。为了事后不后悔,为了让爱不遗憾,我们要学会发现,学会珍惜。请围绕“(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的)爱是温暖的”捕捉吃饭、睡觉、上学、嬉戏等生活中的一个个细节,用心揣摩当时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抒发你对“爱”的感受。
希望让学生的语言丰润起来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哦,记得收藏本站。
联系方式 | 收藏本站| 教学文章 | 试题课件下载 | 范文中心 | 作文网 | 在线阅读 | 名言语录 | 网站地图 | 热门专题
Copyright (C) jiaoxue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学美术课件,ppt课件免费下载,主题班会课件,说课课件,课件素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